圆明园中的“香妃寺”
△方外观复原图
圆明园曾经有过一座清真寺,它就是西洋楼中的方外观,这里正是乾隆的爱妃——容妃(即香妃)做礼拜的地方。
容妃,和卓氏,维吾尔族人
香妃形象的原型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出生
(1734年10月11日)
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五,册封为容妃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去世
(1788年5月24日)
《清史稿·列传第一·后妃》对香妃有一个短短24字的记载:“容妃,和卓氏,回部台基和扎赉(lài)女。初入宫,号贵人,累晋为妃,薨。”容妃即香妃,容妃是封号,香妃是俗称。在平定新疆大、小和卓反叛势力的斗争中,香妃的叔父和兄长立有战功,深受清朝皇帝赏识。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四日,27岁的香妃随兄入宫,最初封为和贵人,35岁时晋封为容妃。
△《塞宴四事图》妃嫔部分
红衣者为容妃(时为和贵人)
香妃出身名门望族,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,知书达理,温良和顺,深为太后疼爱。她天生丽质,尤善骑射,巾帼不让须眉,更为乾隆皇帝所专宠。在皇帝的众多妃嫔中,香妃是唯一信仰伊斯兰教的。此时乾隆年近半百,客观上有政治联姻的成分。但清皇室非常尊重她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。在宫中,为香妃设清真灶,制作清真饮食。她可以不穿满族鞋,不戴满族头饰,不穿满族妇女服装,可以不随皇帝信仰佛教,保持自己的伊斯兰教信仰。为了方便她过宗教生活,乾隆帝在承德和圆明园专为香妃设立了清真寺。
△方外观铜版画
圆明园西洋楼中的方外观——香妃寺,也称水法殿三间楼,上下两层,各三间,大门和楼梯用青铜构制而成,整个建筑是木石结构,方形立柱是青石料,大理石贴面,刻有阿拉伯文、维吾尔文组成的几何图案。在建筑上没有鱼虫鸟兽或人物、动物图案,这是为了符合伊斯兰教不崇拜偶像这条规定的。方外观的建筑形式是西方式的石柱墙壁结合中国宫殿式屋顶,这是因为,在大清看来,虽然是西洋楼方外观,可仍要归在中国统治之下。
△方外观复原图
在香妃寺大殿内有两块圆形石碑,碑上用阿拉伯文分别刻有“安拉爱奥斯曼,奥斯曼爱安拉”和“安拉爱阿里,阿里爱安拉”的字句。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,告诉世人信仰安拉。两块碑文中的奥斯曼和阿里,都是穆罕默德的四位继承人之一。
△方外观内古兰经文碑刻
按照伊斯兰教的建筑规制,全世界的清真寺建筑都是朝向麦加的方向来建造。中国位于麦加的东边,按照伊斯兰教的建筑规定,应该是坐东朝西而建。圆明园的方外观确是坐北朝南,这完全是按照中国建筑的“坐北朝南”固有模式,皇家的建筑都非常讲究风水,并且与周围的环境、其他建筑和谐。但里边的陈设确是按照向麦加朝拜的方向装饰和陈设的。只可惜,咸丰十年(1860年),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,方外观亦未逃过此劫。如今,这些文字、图案等都荡然无存,只剩几座石柱兀自崛立。
△方外观残迹(法国人皮瑞摄于1877年)
△方外观残迹(瑞典人喜仁龙摄于1922年)
△现今方外观遗址
据有关资料记载:香妃随幸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远瀛观居住的最长时间为七天,这里距方外观很近,香妃每次进寺礼拜,虔诚信佛的乾隆皇帝都要相陪,但不进入寺内,而在前面的五竹亭观鱼赏花。这也算是“政治上团结合作,信仰上互相尊重”的一段历史佳话吧!